Ra Ra Riot充滿能量的演出
來自紐約的Ra Ra Riot成員包括主音兼鍵琴手Wes Miles、結他手Milo Bonacci、低音結他手Mathieu Santos及小提琴手Rebecca Zeller,是少有加入小提琴和大提琴的搖滾樂隊之一。Ra Ra Riot日前聯同同樣是美國樂隊的Dirty Projectors來港演出,Ra Ra Riot雖然是首度來港,但卻吸引了不少樂迷到場觀看演出。
成軍7年的變化
Ra Ra
Riot於2006年組成,成員彼此也在大學認識,而很有趣的是Rebecca是小提琴手,小提琴不常出現於主流樂隊,但她卻答應Milo加入樂隊。「當時我還有一個學期便畢業,並已經完成了主修的科目,所以去嘗試很多不同的東西,Milo邀請我加入,我一直很想去做一件酷事,甚至音樂工作也是我一個小小的夢想,所以決定加入。」
樂隊曾經歷多次的成員變動,在2007年Ra Ra Riot完成了一場live show後,首任鼓手John Ryan Pike便不幸遇溺過世,而前大提琴手Alexandra Lawn在第二張專輯《The Orchard》面世後,因與隊員對音樂的方向不同而離隊。在變成四人樂隊後,Ra Ra Riot的音樂風格亦有所改變。
《Beta Love》迷失卻不願放手
Ra Ra Riot的三張專輯都是找來不同人合作,「《The Rhumb Line》是我們的第一次,當時我們什麼都不懂,所以需要一個製作人去引導我們做出我們想要的東西;第二張專輯《The Orchard》我們找來很專業的錄音室技師,我們都很享受那次自己在錄音室做自己的音樂;而這次《Beta Love》我們找來其他音樂人合作,火花也不同了。」「當樂隊成員有意見時都需要表達出來,沒可能可以有不滿卻不說出來,有其他音樂人在場時,樂隊的互動都比較好。」《Beta Love》代表了Ra Ra Riot的一個轉捩點,隨著Alexandra離隊,Rebecca負責了歌曲所有的弦樂,「現在我會在樂器與音樂的配合花多些工夫,想多一點多於只是去『做』一件事。」這次專輯的歌曲都較以往簡單,但在簡單的歌曲中他們都從中找到與以往折然不同的啟發。
《Beta Love》內容受美國作家和發明家Ray Kurzweil影響,而當中的歌曲亦包括了Ra Ra Riot自身所經歷的故事,「可以說這張專輯的感覺是迷失、又不願放手的一種感覺。」
音樂的可能性
Ra Ra Riot的現場表演總給觀眾一種充滿能量的感覺,「在樂隊開始組成時我們的想法是『屋內派對』,我們都在想如何用歌曲在派對內娛樂大家。至於為甚麼我們的歌曲有不同的風格包括在內,只是因為我們每位成員都真的很不同,可是我們都合作得很好,這樣也會容易令觀眾感受到我們帶給他們的能量。」
談起下一張專輯的製作,他們都認為有很多的可能性,「很難可以很確定的說會怎樣去做,音樂有很多可能性,甚麼都有可能發生。」不只他們的專輯,Ra Ra Riot的未來也有很大的潛力,發展指日可待。
《re:spect music magazine》issue 126 . 1/3/2012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